覺風期刊78期

活 動 迴 響 43 42 覺風 2023 秋冬 期刊 今年 3 月 26 日(日)舉行之第六屆覺風賢達營課 程中,其中最精采的內容之一就是寬謙師父與林光 清居士所進行之雙師對談,題目則是《工藝與公益: 快樂人生》。林居士是第六屆賢達營召集人戴淑姝 女士的先生,國中畢業後即放棄升學,全心投入學 做陶瓷,如今早已事業有成,「瓷林」品牌名聞國 際,充分展現與傳達出台灣文化之美。 林居士與戴女士賢伉儷事業有成之後,本於熱 心公益的初心,開始照顧弱勢、支持藝文、支持教 育、熱愛鄉土,捐款做好事持續多年。尤其,戴女士 是私立東吳大學企管系校友,對於母校長期支持及 回饋母校各項事務,讓同為東吳大學校友的我,深 深感到敬佩。另外,林居士不惜巨資將位於苗栗蘆 竹湳地區之祖厝翻修,重新整理龍眼樹廣場,同時 運用各項傳統之技藝工法、機具用料,作為教育傳 苗栗蘆竹湳看古厝 新竹永修古寺巡禮 胡大民 2023第5次覺風賢達營聯誼會一日遊 永修精舍久聞其名,之前我從來沒有去過,此 次隨同寬謙師父走進去,先是欣賞太鼓的精采演 出,受到他們熱烈的歡迎。隨後徜徉在滿布雕塑 的花園中,寬謙師父對這些雕塑充滿著從小在尊 像旁玩樂的美好回憶。庭院中的佛窟,匯集敦煌石 窟裡最經典的壁畫、泥塑、佛龕與藻井,第一次見 到著實有非常震撼的感覺。 < 淨業院 > 為傳統四合 院的木構瓦房,主體建築為前殿、大殿以及左右護 龍廂房所圍成的四合院體,院落四周留有很大空 地,並種了許多花木,形成一個雅緻空間,據說已有 一百二十餘年歷史。 承的場域,讓祖厝得以重現,成為各地遊客爭相造 訪的熱門景點,也活絡了周邊區域的經濟活動,充 分達到了社區總體營造規劃之目的與效果。林居士 伉儷的善舉,誠可謂造福鄉里。 因此之故,覺風覺行會即安排於 4 月 30 日(日) 參訪苗栗蘆竹湳古厝及新竹永修精舍。當日共有 兩輛遊覽車分別自北投捷運站、劍潭捷運站發車。 在張順立會長、劉玉貞副會長、彭世偉副會長、吳 麗冠秘書長率隊下,參與人員共分八組,由組長負 責關懷組員,我則是擔任第六組組長。在車上時 間,除各車領隊全力活絡氣氛外,寬謙師父、法玄 師父都分別過來簡要宣講佛法,讓旅途中亦能夠 法喜充滿。 到了蘆竹湳社區後,除了仔細欣賞整修過後之 林家祖厝外,並聽取整修過程中所使用傳統技藝工 法之介紹,然後再於龍眼樹旁之草坪上留下了到此 一遊之大合照。隨後則於整個社區趴趴走,只見遊 人如織,絡繹不絕,未來社區整體發展可期。之後 參加人員各選一項活動體驗,包括有「日光顯影」 藍曬洗照片、「揑陶」製作杯子或盤子、「做粿」客 家菜包。我是選擇了「揑陶」體驗活動,但因缺乏 天份,浪費了幾份店家的陶土材料後,最終做出來 的成品,倒底能不能燒出杯子來,我仍在焦急等待 中。至於別組做出來的粿,我倒是帶回家品嚐了。之 後,又享用了淑姝召集人所提供之豐盛素食午餐, 我們這一桌的師兄姐都吃了許多。等酵素製作過程 介紹結束後,我們就帶著咖啡匆匆上車往新竹市永 修精舍出發。 此次參訪永修精舍,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坐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聆聽著古箏的彈奏,品嘗 著各式茗茶,與師兄姐們談天說地,不亦快哉!尤 其值得一提的是,「慈心幼稚園」停辦後,永修精舍 除宣揚佛法外,已順利轉型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建立高齡友善氛圍,落實佛寺成為社區整體照顧服 務體系的一環,同時達到佛寺與社區共存共榮的目 標。對於師父們長期以來的努力, 致上最崇高的 敬意。未來由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所設計,北投的覺 風佛教藝術教育園區順利完成後,代表的是現代與 創新,而有百餘年歷史的永修精舍,則會是傳承與 懷舊的典範。新舊兼續,各自呈現其最大的價值,這 將會是最美好的組合。 最後,我 以在蘆竹湳社區牆壁上看到,由陳 木村先生所撰寫的一首好詩,與大家分享。 阿嬤的話 心中無貪就是富,受人尊重即是貴, 富在知足貴在感恩,珍惜擁有並樂於為善, 就是富貴人生!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