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22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前言 中國佛教僧侶在亞洲,甚而全球,最受推崇者, 非玄奘莫屬。玄奘為七世紀最偉大的譯經高僧,他的 成就震古鑠今,令後人難以追及,下文就其生平及功 業略作述說。 夙齡英發的龍象 玄奘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 602 ),俗姓陳,名 禕,洛州緱氏(今河南郾師)人,幼年喪母,十歲喪 父,十一歲往東都(洛陽)淨土寺與二兄長捷法師共 住。隋朝出家需經過政府考試合格方可,玄奘因年齡 尚幼,不具應試資格,但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見他 儀表出眾,志向遠大,因此破格予以錄取。 成為沙彌的玄奘,努力在法義上深入,當時流通 甚廣的經論,舉凡《涅槃經》、《攝大乘論》、《俱舍 論》、《成實論》、《十七地論》、《毘曇》等,他無不 與聞法席。廣聞深思後,玄奘對經論中「佛性」的不 同解說,困惑難解,不知「佛性」是眾生本具,還是經 過修持才擁有?因此決定入竺求法。 杖策孤征的壯舉 唐太宗貞觀元年( 627 )八月,玄奘由長安出發, 偷越關卡,出玉門關。在度過莫賀延磧沙漠時,因五 天四夜沒有水喝,幾乎死在沙河中。之後抵達高昌國 (今新疆吐魯番),國王麴文泰以無比的熱誠歡迎 他,並為他規畫了一條從未有高僧走過的求法之路, 即繞道中亞,再前往印度。 玄奘一進入北印度,便一路學習,於貞觀五年 ( 631 )年底抵達中印度王舍城附近的那爛陀寺。寺 主戒賢大師當時已一百餘歲,為玄奘講了三遍《瑜伽 師地論》,其他論書(包括中觀論)及因明學、聲明學 等,無不親自教授。玄奘精研其學,傳法相宗於中國, 以《瑜伽師地論》決擇一切佛法。 玄奘在戒賢門下研習五年之久,又出發遊歷兼 訪師問道,以其驚人的意志、體魄,遊學五印,使他 成為西行求法高僧中,唯一壯遊五印者。貞觀十六年 ( 642 )底,玄奘受五印共主戒日王盛情之邀,前往曲 女城參加顯揚大乘的大法會,折服小乘及外道。不 久,玄奘參加了戒日王的無遮大會後,便啟程東歸。 貞觀十九年( 645 )正月,去國十七載,滿面風塵的玄 奘,終於踏上故土、重返長安,完成取經的大業。 空前絕後的偉業 貞觀十九年( 645 )三月,玄奘在太宗護持之下, 於弘福寺開始譯經,至唐高宗龍朔三年( 663 )十月止 筆,共譯佛典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多卷,名著如《大般 若經》( 600 卷)、《瑜伽師地論》( 100 卷)、《大毗婆 沙論》( 200 卷)、《俱舍論》、《成唯識論》、《解深 密經》、《攝大乘論》、《發智論》等等,皆其所譯。 其在譯業上之成就,古今罕見,中外無人可以追比。 玄奘的遊記《大唐西域記》為不可多得的史地 名著,共十二卷,為玄奘「西征」所見所聞的實錄。本 書在地理學、歷史學、文化學、哲學、宗教學、社會學 各方面皆具極高的學術價值,曾被譯為多國文字。 結論 玄奘因明吳承恩的《西遊記》一書,成為東 亞各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今日玄奘成為全球知 名的佛學者、史地學者、旅行家、探險家、外交 家,還是由於他過人的智能,超羣的學經歷、傑 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譯經方面所取得的空前絕後 的成就。 大安覺風佛教藝術中心 3/23( 週六 ) , 6/29 、 30( 週六、日 ) , 10:00 — 16:00 主講者:慧璉法師 千秋苦旅一聖僧:玄奘大師 大安覺風佛學講座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