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24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大安覺風暑期【原始佛教專題】講座 體解佛陀教導之修行要義 大安覺風將於 2024 年暑期舉辦【原始佛教專 題】講座,並禮請新竹福嚴佛學院專任講師貫藏 法師和圓悟法師、嘉義晧月精舍監院如范法師、 覺風學院法玄法師、法鼓文理學院溫宗堃教授, 及專精研究阿含學者:蘇錦坤老師,為大眾講授 「初期佛教」與「部派佛教」之修行要義、「苦 行主義與佛教的中道正行」、「佛陀最後的教 誡」及「如何讀懂阿含經」等相關主題。 依據印順導師的著作,流傳世間的佛法,分 為「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 ──三類:「佛法」是在還沒有大乘與小乘的對 立,佛滅後初五百年的佛教。這一階段的「佛 法」,近代學者將之分為:「根本佛教」、「原 始佛教」、「部派佛教」。導師以佛陀四十五年 的教化活動,是「根本佛教」,是一切佛法的根 源。大眾部與上座部分立後則是「部派佛教」。 佛滅後到還沒有部派對立的那個時期,是一味的 「原始佛教」。對於「佛法」的研究,「原始佛 教」是最主要的環節。「原始佛教」時代所集 成的聖典,有「經」(修多羅) ~ 「四阿含」及 「律」(毘奈耶)二大類。「原始佛教」時期, 由於傳承及區域的關係,教團內部的風格、思 想,已有分化的傾向。「部派佛教」只是繼承 「原始佛教」的發展傾向,而因人、因事、因義 理的明辨而對立起來。 所謂的佛法是指什麼呢?是根源於佛陀的自 證,而成為人間佛法,是以佛為根本,展開於人 間的救世大業。原始的佛教聖典,以佛陀的三業 德用為本源,僧伽為中心,統攝七眾弟子,推動 自覺覺化的救世大業。經弟子的領會,實行,並 審定後結集而確定為佛法聖典。一般所說的原始 聖典,也是經長期的一再結集而成。部派分化後 不同部派,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佛教開展中, 從佛弟子心中──經內心體證,而適應當時當 地,集成定形文句而傳誦於教界,代表了這一部 派,這一地區,這一時代所公認的佛法。所以導 師說佛教聖典,不應該有真偽問題,只是了義不 了義,方便與真實的問題,隨世間好樂,隨時 宜,隨對治,隨勝義的問題。 「原始佛教」初階段,離佛不遠,對佛法是有 一種明智合理的看法。佛法不只是說的,也不限 於佛的,所以「阿含經」集錄了佛弟子所說及佛滅 後弟子所說。佛陀自身沒有著作,佛弟子也沒有當 場記錄;而是從佛的自證境地,成為世間為人類所 信、所知、所學習。教說,是佛所宣說的,是佛的 「言教」。法制,部分是當眾宣布制定的;部分是 佛的生活軌範,成為大眾的楷模,這裏面就有「身 教」。佛法也不只是佛說的,如《大智度論》說: 「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 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 說」。故佛法是從佛的自證心境,表現出來,化導 鹿野苑 課程 簡介 7/26( 五 ) 10:00 ~ 12:00 貫藏法師 初期佛教之修行要義~根本佛教之中道正法 14:00 ~ 16:00 圓悟法師 部派佛教之修行要義~聖典結集與部派分化 7/27( 六 ) 10:00 ~ 12:00 法玄法師 佛陀最後的教誡~《長阿含之遊行經》 14:00 ~ 16:00 蘇錦坤老師 現代人如何讀懂《阿含經》 7/28( 日 ) 10:00 ~ 12:00 溫宗 堃 教授 早期佛典的溝通課~在對話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14:00 ~ 16:00 如范法師 苦行主義與佛教的中道正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