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25 人類;佛弟子依佛的教導而修證,證入佛陀自證 的境地,本著自己的理解與體驗,或表示自己的悟 解,或為了化導而表達出來,都是佛法。 如范法師亦談到:「世尊成佛的那個時代以 及更長久的時間裡,苦行一向是印度宗教的傳 統,佛陀正覺之前亦修習苦行長達六年之久,覺 知苦行並非解脫之道,最後捨棄苦行,於尼連禪 河中洗盡污垢,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終於在 菩提樹下正覺成佛。不久,佛陀開展教化,在鹿 野苑度了苦行的五比丘,幫助他們完成了阿羅漢 的證悟,於是佛陀更廣為宣說四聖諦、八正道的 中道正行,從此確立了佛法的核心要義、並依此 修行以朝向解脫的正道。 佛陀當時的苦行風尚是廣泛流行的,包括婆羅 門種姓的「四行期」亦規範苦行的實踐為羅婆門義 務,尚有耆那教以更嚴苛的苦行為解脫之道,尤其天 衣派的裸形外道常出現在原始聖典的記述之中。雖 然,佛陀覺悟了苦行並非解脫之道,但時風所及,佛 教僧團中亦有比丘是偏向苦行的,如大迦葉等,非但 如此,佛陀晚年時提婆達多更主張五法以標舉苦行, 欲取代佛陀而領導僧團,獲得不少比丘眾的支持,導 致僧團的分裂。至今,佛教已近消亡於印度,苦行主 義依然瀰漫在全印度的宗教思想與修行之中,影響 至鉅。佛陀宣說中道正法,為令弟子得涅槃故。中道 行非苦行、非欲樂行,是依八正道而知見緣起證入四 諦,以智導行,依智證而解脫。苦行不能盡苦,欲樂 行更是偏邪,唯有依於緣起智見的中道正行,才令眾 生得以解脫而出離於生死。本講題略概解說印度苦 行主義的宗教氛圍和深遠影響,以及佛陀中道正行 的殊勝,唯善男子善女人能契入佛陀中道正行的善 說、次第說、究竟說。」 寬謙法師鑒於如此浩瀚之佛法,開辦此原始 佛法講座,特禮請諸位法師及教授講授,期能從 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及後期大乘佛 教,讓學人循序漸進深入經藏,進入「佛法」時 期乃至整體佛教的堂奧。 吠舍離遺址阿育王柱,第二次經典集結地 大安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