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26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眾所周知,《法華經》為中土諸經經王,此 為鳩摩羅什於 406 年譯出的《妙法蓮華經》略稱。 除外,尚有竺法護 286 年譯的《正法華經》、闍那 崛多、達摩笈多於 601 年譯的《添品法華經》。 《法華經》之為中土美術之始,雖不明,然 而自北魏雲岡石窟第 2 期的雙窟營造起,《法華 經》見寶塔品的「二佛並坐」是為主軸。依相關 的造像記知,二佛並坐像被北魏當時實權者—馮 太后比喻為與其孫北魏皇帝孝文帝合體化身般的 「二聖」思維與信仰象徵,故盛於雲岡二期(約 470 年前後數年間)及其後的龍門石窟( 484 年之 後)造像。 除石窟外,也盛行於單尊造像,尤自北魏結 束後的東魏、北齊時期。例如,東魏武定元年 ( 543 )著名的駱子寬釋迦五尊造像,自釋迦 5 尊 延伸至 7 尊,且結合燃燈、彌勒的三世佛、以及雙 觀音、梵天、十神王等複雜的造像思維與建構。 至隋代一統江南與江北後,法華經美術更 盛,朝向大型法華經變的壁畫開展,直至唐宋。 林保堯 大安覺風佛教藝術講座 《法華經》美術導讀課程 大安覺風佛教藝術中心 3 — 6 月,每週三 9 : 00 — 12 : 00 主講者:林保堯教授 今天在敦煌石窟仍可見到相當大量的法華經變相 圖。例如。敦煌第 6 窟南壁、 146 窟南壁、 61 窟南 壁、 98 窟南壁、 231 窟南壁、 431 窟南壁等。 法華經變的內容,即是以《法華經》的各品 內容,以及經中所宣說的特有思想而表現的美術 作品。若依其表現來看,可簡略地區分以佛、菩 薩、羅漢及譬喻說法為主的四類。 1、佛 主要是釋迦說法、二佛並坐圖、及三世諸佛 國三類等。釋迦說法圖,依其造像尊數,有釋迦 三尊、釋迦五、釋迦七,甚至釋迦九尊的說法 圖。三尊為釋迦佛配以左右二脇侍菩薩,此二 菩薩依經中知,是文殊與彌勒,然在一般的說法 中並非只指此二者。五尊是前三尊再加上阿難、 迦葉二者,而七尊則是前五者加上不太為人知的 「左右二相菩薩」。釋迦說法圖所表現的內容, 主要是釋迦於靈鷲山王舍城開啟「法華一乘等大 法」的「靈山法會」,故亦云靈山說法圖。 第 420 窟 窟頂南披 法華經變之三(譬喻品) 課程 簡介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