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31 4月28日上午課程,由林保堯老師主講〈印 度巴弗大塔本生故事圖〉 。本講題原本應為 2013 年 10 月份的講題,由於當時改講〈印度巴弗大塔 的禮拜圖〉,因而「本生故事圖」順延於本學期 講授。現存巴弗大塔的浮雕,有九色鹿、六牙白 象、墓魄太子、睒仙人、大天王、商主、獼猴 王、野雞王等本生故事圖。 4月28日下午課程,由賴文英老師主講〈龜 茲的漢風唐韻—新疆阿艾石窟〉 。佛教發源於印 度,並藉由絲路東傳至中國,而隨著佛教在中土 的發展,唐代佛教大放異彩,開始往西回傳,將 當時盛行的大乘佛教思想及藝術帶入西域。公元 648 年,唐代政權在安西建立大都護府,且修建寺 院、彩繪壁畫,為龜茲石窟藝術注入新的元素, 形成一類與傳統龜茲風格有著明顯區別的漢風洞 窟,位於新疆天山大峽谷的阿艾石窟便是其中具 有相當特色與代表性的例子。 5月26日上午課程,由郭鳳妍老師主講〈犍陀 羅在中國〉 。犍陀羅( Gandhara )位於今日巴基 斯坦西北部及阿富汗東部,被譽為是佛像藝術的 起源、大乘佛教的發源地。佛教東傳,其中北傳 佛教自印度經中亞、西域傳入中國,近十幾年, 學界尤其關注犍陀羅地區對中國的影響。此次講 座,將分別通過中國境內出土、帶有濃厚犍陀羅 風格的造像及寺院建築,展示犍陀羅佛教藝術對 於中國的影響,並進一步討論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與佛教造像、佛教寺院的中國化等問題。 5 月 26 日下午課程,由賴依縵老師主講〈考古發 掘出土的唐代密教藝術〉。唐玄宗年間,隨著善無 畏、金剛智以及不空金剛等開元三大士抵華,將七 世紀發展的體系性中期密教傳入,為密教在東亞的 傳播開展新境。陝西安國寺、法門寺、興慶宮等處出 土中、晚唐文物,多與三大士傳法有關。不空金剛將 密教演繹為成就出世間佛法,與世間護國大法的不 二至道,建立起與唐王朝共榮的紐帶關係;而此套 教理為日本僧人承繼,促使自印度傳來、不乏猙獰 怪誕異國神祇的密教,在東亞生根茁壯,從此改變 日本文化風貌。本課程將聚焦於此段密教傳播轉折 期的藝術作品。 6月23日上午課程,由陳怡安老師主講〈為何 造像:從佛像的起源談起〉 。關於佛像的起源,約於 西元一世紀前後,印度因大乘佛教的流行,才有佛像 和菩薩像。在此之前,有所謂的無佛像時代,常以法 輪、蓮華、聖樹、傘蓋、掌印、三寶標、佛足跡等象徵 佛的存在。本堂課將由陳怡安老師細說佛像的起源。 6月23日下午課程,由鍾碧芬老師主講〈草原 帝國的佛教信仰與藝術表現〉 。名聞遐邇的雲岡石 窟、龍門石窟的開鑿,始於鮮卑族北魏帝后以國家 力量推動、贊助,並由高僧所指導與規劃。源自突 厥阿勒泰遊牧民族的唐代皇室,繼之先祖同為遊牧 民族之遼、白高大夏、金、蒙 古、元、清等皇室入主中 原之後,皆全力尊崇佛 教信仰、贊助佛教藝 術、建立中央僧官 制度。本講座將 透過佛教藝術的 呈現,進而探討 這些草原帝國如 何理解佛教義 理,及其獨特的 審美觀。 新疆阿艾石窟右側壁 石造馬頭觀音像 唐 白大理石 術 巡禮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