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37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高鳳琴 《誓願》遊藝寄情—高鳳琴佛畫展 汲古入今 跨越時空的佛畫對話 生命之旅,年近黃昏,心之雲舞,以筆代 刀,一筆一雕琢,穿越千年,遶著佛轉,手摹心 追,隨「鹿野苑藝文學會」吳文成老師參訪遊歷 諸佛國,目不暇給,深深觸動心靈,心嚮往之。 一晃已近二十五寒暑,不換題目,樂而不 疲,滿心歡喜,孺慕之情,忘了時間之流逝,迎 來晨曦光明。 因緣如那無形的線,喚起深沉的願∼與佛有 約,如那『誓願』,堅持不懈。 與覺風相識 十餘年前與鹿野苑藝文學會吳文成老師,至 新竹永修精舍參訪,對於寬謙法師的素樸及渾厚 的唱誦,留下深刻的印象,敬佩寬謙法師對唯識 學的一門深入。 「覺風」是一座佛教藝術的殿堂,以寺院的力 量,持續地為推廣佛教藝術而深耕臺灣,邀請諸多 學者專家辦講座,「覺風佛教藝術研習營」已經舉 辦二十五屆,屆屆精采,打開大衆眼界,欣賞千年 之美,更瞭解佛教造像內涵與經典義理,也是與佛 教藝術相應者,都應該去朝聖的地方。 2022 年初春,吳文成老師急電,新竹永修精 舍的仿敦煌石窟中,複製輸出的壁畫受潮嚴重, 希望「三德畫會」幾位幹部去幫忙作修補,雖然 是類石窟壁畫,大家還是感受體驗到畫壁畫的感 覺,似曾相識⋯⋯。 佛幡製作與水陸法會 2020 年疫情起,諸事停擺,好友推薦甄試進 入華梵大學碩班進修佛教藝術,與諸多教授善知 識共學,忙碌的課程忘了疫情,同參道友忘齡的 學習,豐富而充實。 聽華梵陳明華老師講授韓國佛教藝術,讚嘆 韓國的大掛佛幀,莊嚴的法會幡旗飄揚,而聯想到 林保堯教授著作《西域美術》中大英博物館斯坦因 搜集品,書裡唐代畫幡,雖是殘件,但還是很華美 的,因而發想,引古入今,古為今用,用粗胚布畫 菩薩,天王像,依樣設計三角幡,錦帶作幡手,幡 尾,重現畫幡,大家都歡喜,三德畫會執行開始動 手畫幡,林保堯老師建議佛教藝術應回歸到法會道 場的莊嚴神聖性。剛好「覺風佛教藝術園區」正要 舉行動土典禮,匆忙間帶了幾幅畫幡去,感恩寬謙 法師很珍惜尊重怕傷到原作,特別掃描高仿真製作 畫幡,參與了動土典禮莊嚴道場。 接著「三德畫會」會員,又熱心地提供二、 三十件的畫幡,並由惠玲師姐特別幫忙設計縫製 各式樣的幡飾,參與了「覺風園區」舉辦的「水陸 大法會」,法會會場幡旗高掛飄揚,法會圓滿之 日,送聖的持幡行列,發揮了畫幡的儀式莊嚴神聖 性。讓會員們都能感受到畫作參與法會,提昇佛畫 的實際功能性,也讓大衆見證歷代的佛教畫幡儀式 重現,而華麗登場。「畫幡」在魏晉南北朝隋唐, 因帝王崇信推廣佛教,產生多采瑰麗的佛教藝術造 像之美,畫幡在當時是行城遶境,法會道場莊嚴之 具,信衆送寺院各式各樣的畫幡供養作功德。 在《藥師經》經典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藥事》,大唐三藏義淨法師奉制譯,也多有記載。 《佛本行集經》的經變《誓願圖》,釋迦牟尼佛累 世行菩薩道作供養時,有一世貴為國王,乃因以幢 幡供養辟支佛的緣故,足見供幡的功德殊勝。敦煌 藏經洞即收藏有大量華美畫幡,被斯坦因、伯希和 等人帶出,流落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誓願》佛畫展 依仁遊藝,寄情佛畫,以畫筆探索欣賞歷代 佛教藝術之美善,一筆一畫親近佛菩薩,學習佛 陀教法,將身心安住在定與靜中,在精進專注 中,遠離外塵的恐懼不安。 大安覺風佛教藝術中心 2024/2/18( 日 ) — 3/18( 一 )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