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41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據載當時位於長安、洛陽的寺院內,繪製有 各種膾炙人口的佛教壁畫,蔚為風尚。會昌法難 時( 841-846 ),兩京的佛寺、蘭若被大肆拆毀, 有好事者揭取兩京的珍貴壁畫加以保存,宰相李 德裕( 787-849 )將揭取下來的兩京壁畫安置於浙 西甘露寺。《歷代名畫記》記載,在該寺僧伽和 尚堂外壁安置有王陁子繪製的須彌山、海水。這 可能是唐代繪製須彌山的唯一文獻記載。不過, 迄今並未發現九世紀之前有如《歷代名畫記》所 記,作為獨立題材的須彌山圖。現今留存的須彌 山圖例皆是附屬性母題,被表現在不同主題中, 如法界佛像、維摩詰經變、涅槃經變、佛頂尊勝 陀羅尼經變、彌勒經變、華嚴經變等等。 法界佛像是各類繪製須彌山的主題中,分布 時間與地域最廣泛的題材。自唐代開始,在胸口 表現須彌山的方式成為法界佛像的固定模式,意 圖展現《華嚴經》、《法華經》等經所描述的佛 身影現世界之意象。堪為代表者,為天寶年間至 沙洲陷蕃( 742-786 )時開鑿的莫高窟第 31 窟南壁 中央的法界佛像。該像的胸口處繪有須彌山、大 海、四大部洲,同時大海外緣還有一圈輪圍山。 正如《佛說立世阿毘曇論》等經論提到,如銅燭 盤,中央聳起,邊緣隆起的須彌世界。 經過數百年漫長且繁雜的演變,須彌世界圖 逐漸成熟。在敦煌石窟出土一鋪約為十世紀左右 製作的三界九地圖,係以須彌為中心的三界圖的 早期代表圖例。該圖各個細節旁所附之榜題,皆 係摘錄自玄奘所譯《俱舍論》〈分別世品〉的頌 文。爾後,三界圖成為亞洲佛教圖像的重要圖像 之一,流傳至今日。 本文是筆者博士論文的部分內容。筆者學習佛教藝術的路 上,深受 寬謙法師之照顧。寬謙法師透過佛教藝術弘法的大 願心,令人動容。在此至誠地感謝頂禮 寬謙法師。祈願 覺風 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道務興隆、聖教永住。 莫高窟第 31 窟 南壁 金剛經變 術 巡禮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