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43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出︱版︱品 般若經典揭櫫宇宙人生現象中的遊戲規則, 也就是真理法則,諸佛依真理法則修行而成佛。 般若是諸佛之母,般若智慧則是學佛向上提昇的 關鍵。如果真正了解般若,掌握佛學中最核心而 精華的智慧,就能更加明白世間的種種現象,而 淡定面對。了解般若是習性的大翻轉,因為自性 妄執是與生俱來的習性,難以突破。但是今生的 當下努力,可喚醒宿世的善根因緣與智慧資糧, 甚至影響到未來世。菩薩大悲心起發了世世常行 菩薩道的大願嗎?我們每一世的色身壽命都有 限,但透過因緣流轉,而能延續法身慧命,真可 謂是無量壽了。菩薩道六度萬行,五度如盲,般 若為導,般若就是引導著修行道路的慧眼。 般若經典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否定式的符 號:不、無、空、非⋯⋯,乃至涅槃的現前;修 行的最大的關鍵就是因緣,因緣絕無「不變」、 「獨存」與「實有主宰」的自性,這三種自性是 我們妄執出來的,為破除自性故稱為「性空」。 也因為所有現象都是性空,更彰顯了所有因緣皆 平等的特質。否定符號並非否定現象的存在,而 是要放下對現象的執著,理解追求實有、不變的 現象是不可得的。因緣能貫穿一切現象,空間上 的所有現象皆無常,都是因緣和合而緣生,因緣 離散而緣滅;時間上的生命流轉,也是因緣和合 而暫活於世,因緣離散而死,透過因緣串起生生 不已的生命之流。 所謂無住生心,是了知世間一切法不可得, 以無所求、無所得的心來修行,「只問耕耘因 緣,不問收穫果報」,放下自性妄執,才能逐漸 提昇生命的高度。從凡夫有我相、人相、眾生 相、壽者相中,突破、放下自性妄執,才有機會 得見諸法實相,抵達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 釋寬謙 (序文, 2023 年 11 月法鼓文化出版) 《踏上成佛之道:金剛經講記》 妙解般若金剛慧 相、無壽者相的聖者境界,無相即是無差別相, 也就是平等相,從性空而達到相空。 諸法實相即是空相,因為本質是空,所以現 象也是空。空相並非空空如也的不存在,而是 平等平等、中道不二之相。唯有不執著二邊現 象,才能究竟平等。我們的生活正因落於相對的 兩邊,執著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的現 象,於是不斷地二邊打轉,計較貴賤、高低、美 醜,而不得自在。不二是放下自性妄執,弭平了 因為執著所形成的差別與不平等,達於聖者的平 等境界。《金剛經》中有個基本句型:「佛說某 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前兩句是般若的 「緣起、性空」,後兩句是「性空、唯名」,透 過性空連結,可從肉眼見到現象的無常相,深觀 因緣法的空性,打造智慧之眼,認清世間一切法 都是不可得,都是過眼雲煙罷了。所有名相不過 是人心所賦予,方便溝通而已,有什麼值得我們 戀戀不捨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本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為導論:〈般若開 啟生命智慧〉,導讀《金剛經》在般若系思想中 的重要性。法性空慧的否定式符號,專門針對因 緣的平等性而言,並非否定現象。唯識系擅長於 闡述因緣和合出來的各種現象,雖和般若系的自 性定義不同,但都是都根據因緣法而來,般若系 重法性空慧,唯識系重法相變化,正互補了彼此 的不足。 第二、第三篇進入經文的修行架構:二道五 菩提。第二篇〈般若道—以智慧領航慈悲〉,佛陀 以般若道,引導凡夫透過性空觀察一切法,由發 心菩提,經過伏心菩提,達於聖者的明心菩提,親 證諸法實相的現前。「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