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9期

47 覺風 2024 春夏 期刊 我讀《雜阿含經》 讀經緣起 記得看過一種說法,《摩訶般若經》與《大 寶積經》是大乘經典中「第一義悉檀」與「對治悉 檀」的代表,意思是要探究菩薩乘的法義,必讀 《摩訶般若經》;而想要了解菩薩乘的各種修行方 法,則一定要讀《大寶積經》。相對地,聲聞乘經 典的「第一義悉檀」與「對治悉檀」則歸《雜阿含 經》與《中阿含經》莫屬。寬謙師父常說「事可漸 修,理先通達」,自識今生對浩浩修行法門可能無 法學習太多,但無論如何,在佛法義理方面一定要 好好梳理,所以《摩訶般若經》與《雜阿含經》成 為近十年來個人主要研讀的經典。 法玄法師在本學期《雜阿含經》課程中,多 次談到該經於四阿含的開展最早,紀載佛陀時代 非常多的生活實態,更是修禪人所習之經。說實 在,囫圇吞棗讀過整部雜阿含 1,362 經兩次,對 於「第一義」還是懵懵懂懂、不甚理解,倒是對 於佛陀時代有些人與事,或令人感嘆、或瞠目結 舌,願在此略作分享。 阿難非難 今日大家對阿難的印象是什麼?除了是佛陀 堂弟、侍佛二十五年、《楞嚴經》中,受摩登伽 女施咒誘惑的阿難;北傳《大般涅槃經》中,佛 陀涅槃後,難過得昏厥迷悶的阿難;佛般涅槃 後,受大迦葉呵斥才證阿羅漢的阿難;第一次結 集,誦出經典的多聞阿難。 然而,佛陀時代的阿難絕非僅只博聞強記, 他是善於說法,也是其他弟子請教與論說法要的 對象。例如《雜阿含經》 262 經,長老闡陀經阿難 開示後,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證初果;《雜阿 含經》 564 經,為比丘尼說法,比丘尼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證初果;《雜阿含經》 559 經,與尊者 迦摩議論根、塵、識與定境問題。除前,《雜阿 含經》 556 ∼ 565 經「阿難相應」中,也為眾多外 道弟子、在家弟子解答佛所教授的問題,都能令 他們歡喜奉行。 若今世人非難阿難,說阿難像鸚鵡只會複誦 佛陀所講,沒有深入了解法義,甚至沒有實修的 功夫,可能都犯下大錯而不自知。 張冠雄 桑奇一號塔阿育王菩提伽耶禮佛圖:雜阿含經記載阿育王,尋訪各地佛跡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