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0期

21 分辨它們之間的些微差異,才能正確調整呼吸方 法。這四種呼吸狀態是:風相、喘相、氣相和息 相。「風相」是指鼻中呼吸有聲,屬不調和狀 態;「喘相」是指呼吸無聲但結滯,仍是不調和 狀態;「氣相」則是呼吸無聲無結滯但不細膩, 也是不調和;而「息相」則是呼吸無聲無結滯且 細膩,出入綿綿,為調和狀態。 調息的重要性在於如果禪修者專注不同的呼 吸法,會影響心神狀態。專注「風相」會使心神 散亂,專注「喘相」會使心神結滯,專注「氣 相」會使心神疲勞,而專注「息相」則會使心神 安定。總結而言,《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解釋 呼吸的微細之處,調息的關鍵在於呼吸既不粗重 也不滑溜,只有出入綿綿的呼吸,不喘不急,才 是正確的方式。當呼吸調和時,心神容易安定, 煩惱不生,達到平和狀態,才能順利進入禪定。 此外,《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強調初學者 在修習調心方法時,必須學會辨別兩種主要狀 態:沉相和浮相。沉相現前時,心中昏暗。此時 應繫念於鼻端,使心集中,防止散亂。浮相出 現時,心神飄動,身體不安,雜念紛亂。此時應 制止亂念,使心定住。調整心態過於心急會出現 胸臆急痛症狀,需放寬心情,控制氣息往下流, 症狀自然改善。過於放鬆會心志遊漫,需收斂身 體,使心集中於所緣。總結來說,調心目標是不 沉不浮,使心態適中。 再者,《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強調出定步 驟。結束坐禪並準備出定時,應集中適應外部環 境,順暢呼氣,須由細轉粗。微動身體,再動肩 胛和頸部,接著動雙腳使其柔軟。用手輕輕按摩 全身,摩擦雙手至暖,再用手掌覆蓋雙眼,然後 打開眼睛。等待身體熱氣和汗水散去後,才可自 由活動。經中說明,忽略出定的過程,可能導致 心神停滯,也可能使得煩躁不安,心情不穩。如 果出定過於匆忙,則容易引起頭痛、全身骨節僵 硬,也許可能得風寒病。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後續 的坐禪。因此,禪修不僅是入定前的準備工作需 要調和身心,出定亦需適當地調整。 全程循序漸進,才能達成「進止有次第,麁 細不相違。譬如善調馬,欲去而欲住。」 (編者按:此為〈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中偈頌。〈天台 智者大師禪門口訣〉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46冊,第 1919 號,頁581—584)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