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0期

22 覺風 2024 秋冬 期刊 《楞嚴經》 週五讀書會課程 全經緣起 《楞嚴經》的當機者,即「多聞第一」的阿 難陀尊者。時因阿難未證聖果,乞食資生,因有 宿緣,遇摩登伽女。摩登伽女之母有咒術,迷惑 阿難,阿難不能自救。仗佛力說咒,由文殊師利 菩薩前往救脫,並引摩登伽女出家修行。 眾生生死輪迴,緣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墮 其難;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議力之所救護,故《楞 嚴經》之緣起,即在如此。蓋明小乘無力,自救不 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之不可。為降伏食、色劣欲 之障難,乃依菩提心四弘誓,發展大願大欲。故阿 難既脫苦難,即痛哭流涕,求大乘修行禪定功德 法、及聞法開悟。依欲界生死相續之法,身心均不 清潔。一念大乘智慧相應生空法空,一切劣欲降 伏,真如法身現前,遂發為大乘勝欲。 楞嚴之實相 其實三界眾生生死流轉,無始無明迷惑顛 倒,起煩惱業,得分段報,而有一切大小、自他 等差別。因心迷故,佛與眾生平等不二之真性迷 失,業果相續,起種種顛倒煩惱,造種種業。心 迷業繫,則成各類眾生世界。心悟則所有一切世 界眾生業果限量,當下超脫;一切眾生,同於諸 佛法身。現前眾生世界,即是諸佛淨土。宇宙變 現,大致如此。寶覺真心,具足無量清淨功德莊 嚴。迷惑顛倒未盡,不得自在。故經云:「疑惑銷 除,心悟實相」。 楞嚴之行門 《楞嚴經》中最主要的即是楞嚴之行門,即是 闡明悟妙真如性,以修圓通行門。阿難遭摩登伽 9 — 12 月,每週五, 10 : 00 — 12 : 00 寬謙法師主講 課程 簡介 女之難,蒙佛說咒度脫。本經第七卷上,阿難復 請佛說咒。佛說咒時,頂上放光,光中現佛。 從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明皆妙真如 性。由於真性之迷惑顛倒而成六凡流轉;覺悟了 達而成四聖解脫。所有一切世出世間之法,皆依 妙真如性之或迷或悟。迷則煩惱生死,悟則涅槃 解脫。所以一切諸法,本來是妙真如性。即諸法 而通達法性,如一念智慧相應,無明煩惱分別當 下淨盡。凡夫眾生不出五陰、十二處、十八界、 七大之法,一一法即是如來法身。如是觀察,依 一一法,門門入道,頭頭解脫。 從阿難尊者多聞功能習慣,易起分別。本經 第四卷,阿難受如來訓,阿難自謂猶如旅泊之 人,忽蒙天主賜與華屋,不得其門而入。如來為 他示兩種決定義:於四大、五濁眾生世界中欲發 菩提心,修菩薩行,令因地心同果地覺,須依不 生滅心作因地心。此心聖凡平等不二,乃能與果 地覺平等不二。 三摩地,又名三昧,直譯等持。平等任持, 攝伏攀緣六塵的定心。從返聞以修禪定,散亂易 離。定心成就,不入色,聲、香、味、觸,不緣 五塵,不起五識,定心在意識相應,專注不紛。 若到真正定心成就,行住坐臥常在禪定。然修禪 定入手工夫,在乎靜坐。坐得平穩調和,眼光閉 斷前境,鼻、舌停辨香、味,身、心調和,冷、 熱、輕、重、饑、渴之觸覺亦不起。其實最難離 者,即耳聞的聲。 在經論上講,聲為定刺。如刺入肉體,使痛不 安;聲亦刺定心,令不安穩,不成長久相續。故止 靜時,打板以聲止靜,出靜時亦以磬聲或板聲。定 心不獲堅住,不易相續,聲聞是最大甚深的關鍵。 釋寬謙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