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0期
23 聞聲使從定心起散亂分別,故修禪定在身心調和 後,從耳根返聞,為止散亂最勝方便。倘受戒不能 圓滿,持戒不能具足清淨,因有宿習不能滅除,故 以密咒誦持為扶助。阿難倘無宿習,不墮摩登伽之 難,則持戒修定,不須佛咒救護。 楞嚴之果位 如果不明白楞嚴之果位,起增上慢,非但不 得利益,反易墮落。見性成佛,頓悟法門應無漸 次,即事明理,無不皆頓。即理明事,則有漸 次:有頓中之漸,頓悟中有漸次之修證;有漸中 之頓,漸修中有頓發之覺悟。 眾生顛倒亂想,從無始來迷妄不覺,故有卵 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 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 想,如是十二類生。為欲超脫眾生世界,證涅 槃,成菩提,開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 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七位。 金剛心,在成佛以前之無間道。若一位攝一 切位,則每一位上具足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於金 剛心中再經五十五位,皆是首楞嚴定中安立位 次,即漸而頓之法門。 楞嚴之除障 初學禪定,得定境時,恍如忽到沙漠地方, 一片廣漠無垠的境界,從未經歷,絕非人間尋常 境地,在此時易起迷惑。從五陰漸次發現其境, 從色陰境界起,至識陰境界止,皆是定心上所起 之副作用。惑為聖境,即其魔邪。故除定障,非 常切要。不生邪見,自能去除魔障。 五陰魔從慢、見起。增上慢得少為足,自以 為證聖果,乃招魔事。於定心起斷常等之不正 見,流入外道。欲去五陰魔,應消除不正見及增 上慢。修定的心,即是主人。主人若迷,邪魔 之客即得其便。有空心,即有空境,覺悟無惑, 庶無妨礙。經云:「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 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 無奈汝何」! 欲超出七趣輪迴業報,要去除殺、盜、淫三 惑。欲成就定、慧,要有正見,不起增上慢。經 云:「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 見」。 明吳彬畫楞嚴二十五圓通佛像 嬌梵鉢提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大安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