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0期

24 覺風 2024 秋冬 期刊 安般念,又稱阿那波那念,即觀呼吸法,是佛 陀教導的止觀並用的修行方法之一。安般念的十六 特勝,指的是透過專注於呼吸的十六階段,修行者 可以培養正念( sati )和三摩地( samādhi ),進而 開啟觀照( vipassanā ;毘婆舍那)的智慧。 安般念可分為兩大類修法:十六特勝和八作 意。在其他部派中,也稱為十六特勝和六妙門。 前者為經上記載的佛陀修法,而後者是論師傳承 的方法。兩者的目的一致,即從止定的養成進階 為觀照的成就。巴利藏的十六行相與其他部派的 十六特勝內容大致相同,雖然在某些方法上存在 不同的觀點,但整體上對安般念十六特勝的一致 性看法並未改變。 整體的修行次第分為十六個階段,因此被稱 為十六特勝。漢譯多將「行相」譯為「特勝」, 或許是因《成實論》中有所提及,加上《毘婆娑 論》的詳細解說,認為安般念修法優於不淨觀 法。比不淨觀殊勝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八項: 1 、能 破一切煩惱。 2 、能伏亦永斷結。 3 、通觀色法與 心法。 4 、在微細修法中能觀無常、斷、離、滅 等。 5 、修行中緣自身起,不託外緣。 6 、能破貪 欲卻不生厭惡。 7 、在增長法想時以空三昧為根本 原因。 8. 此修法不共外道。 對於思覺多者(或稱尋性行者),安般念常作 為修習方法,以去除八種思覺,包括欲覺、嗔、 惱、親里、國土、不死、族姓和輕侮的思覺。《瑜 珈師地論》提到安般念適合尋性行者:「多尋思 行補特伽羅,應於是中正勤修學,愛樂乘御。若 於所緣有思遽務、有散亂者,於內各別應當親近 如是觀行。」進一步說道:「若於此中勤修習 者,尋思散動皆無所有。」因此「心於所緣速疾 安住、深生愛樂。」所以安般念被大力推薦為 「多尋思行補特伽羅淨行所緣」( vitarkacaritasya pudgalasya caritaviśodhanam ālambanam )。 佛教中的安般念修法,尤其注重十六特勝的 修法,是一套完整的四念處修行方法,也是四念 處的一部分。安般念十六特勝分為四個階段,每 個階段包含四個步驟: 第一組四法(身念住): 1 、知息長。 2 、知息 短。 3 、學全息身。 4 、學止靜身行。 第二組四法(受念住): 5 、覺知喜。 6 、覺知 樂。 7 、覺知心行。 8 、覺知止靜心行。 第三組四法(心念住): 9 、覺知心。 10 、令心 喜悅。 11 、令心等持。 12 、令心解脫。 第四組四法(法念住): 13 、觀無常。 14 、觀 離欲。 15 、觀滅。 16 、觀捨遣。 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修行者,安般 念的十六特勝都可以根據您的修行階段進行調整 和應用。只要您渴望內心的平靜和智慧,這套修 行方法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心靈之旅。 我們誠摯邀請您參加即將舉辦的安般念十六 特勝修行課程。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您將學習 和體驗這套完整的修行方法,讓內心的平靜和智 慧在您的生活中綻放。 探尋內心寂靜的十六特勝 禪三: 2024/8/1 — 3 ,週四—六, 9:00 — 17:00 法曜法師主法 釋法曜 安般念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