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0期
活 動 迴 響 51 第一次造訪台南延平郡王祠,已是數十年前 的往事了。正殿內的鄭成功坐像,莊嚴肅穆,溫 文儒雅,令人肅然起敬,我不禁讚嘆:「這就是 我心目中的英雄之像!」以後只要陪親朋好友去 台南觀光,我一定要到延平郡王祠一遊,目的有 二,一為瞻仰鄭成功的英姿,一為再覽沈葆楨所 題的對聯。當時很想知道這座像是誰塑造的,直 到 2008 年一月聯合報刊登,台南市政府為了整 修,居然把塑像塗抹得金光閃閃,好似民間信仰 的神像,這時我才知道坐像原來出自我的好友寬 謙法師之尊翁楊英風大師之手。果真大師手筆, 不同凡俗! 近日台灣藝文界有一盛事,就是楊大師的記錄 片「我父英風」上映之事。筆者有幸在六月二十九 日得以觀賞,看後心中感觸頗多。楊大師名震寰 宇,但與許多名人、大師功成名就後,往往對家人 子女冷漠疏離不同,他是溫暖慈祥的慈父,對待子 女亦父亦師。而楊大師的鳳凰系列作品,其源頭活 水則是他對母親刻骨銘心的孺慕之情。 片中有兩處情節令我非常感動,一是寬謙法 師打算出家,過年前便想住進新竹法源寺,楊大 師幽幽地說:「妳不在,我們怎麼過年?」輕描 淡寫一句話,卻說盡慈父心中的不捨;另一處是 寬謙法師出家不久,對楊大師闡述佛法,她邊講 邊畫圖表示,圖畫得有些凌亂,第二天楊大師拿 了一張按照寬謙法師所說,整理得清清楚楚的表 格給法師,楊大師面對出家的女兒的說「法」, 既是認真受學的學生,更是期望有加的師長!我 終於明白,為何寬謙法師一生為保留推廣其父的 藝術成就奔走不倦,有父如此,深受大恩大德的 子女豈能不回報?何況楊大師還是國之瑰寶、雕 塑界的大師! 楊大師的藝術成就,千 古不朽,我是藝術的門外 漢,不敢多言,在此只想就 大師的所展現的師道,略 抒感懷。片中楊大師的得意 門生朱銘說,楊大師教他, 就像古人帶學徒一樣—包 住、包吃;楊大師一開始 就告訴他:「不要跟我一 樣!」楊大師不希望學生只 是他的追隨者,更希望學生 展現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 的路線,而他對學生的教導 則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 楊大師的學生陳宗鵠教 授,形容朱銘在楊大師的 工作室的情形是:低頭刻 佛像,抬頭看神像(指 楊大師)。可見朱銘 對師長的敬慕!陳教 授又說,他覺得很對 不起楊大師的子女, 因為在楊家學習時, 吃飯時學生吃第一 輪,楊家人吃第二輪, 當時他們年輕力壯,把好吃的都吃光了。在師道 式微,師生關係不再和諧溫馨的今日,楊大師師 生之間的情誼,更令人覺得難得可敬。 最後我想簡單地描述我所了解的楊大師:偉 大的父親!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師表! 哲人不朽 釋慧璉 紀錄片「我父英風」觀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