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0期

54 覺風 2024 秋冬 期刊 走進周兆熊建築師的哲思園林 月現 覺風雅景 兆熊建築師來覺風 2010 年 6 月,寬謙法師因緣際會取得北投貴 子坑的 10 甲土地, 2011 年 1 月與日本安藤建築大師 簽約設計規畫,並積極清理環境與整修舊舍佈新 局。該年 9 月「覺風佛教藝術教育園區」正式啟 用,弘法及各項文化課程於焉展開。周兆熊建築 師也在此時,來到覺風園區教授太極拳,成為園 區每周四氣韻生動的文雅之景,諸多學員從一開 始學習現在已超過 10 年,即使暫移到都會大安覺 風,也不曾缺課,頻頻稱讚教學的細緻與耐心, 可見得建築師 ( 以下稱周師兄 ) 敬定圓柔的涵養,展 現在身示範、語細說的教學時光裡,印存在學員 的心田中。 建築與太極拳相遇 周師兄說他總覺得很幸福,因為 10 多年來, 周四太極拳班下課後,有很多機會與寬謙法師、 法玄法師一起品茗。法師們也將園區的建設各 種向度提出來一起討論,周師兄則知無不言,把 各種角度的看法都提供給法師們參考,他每每客 氣地只是盡棉薄之力,鼓勵方家隨緣盡份,點點 滴滴付出而集腋成裘,著眼於各方面如植栽、裝 潢、水土保持…,讓主體建築—佛堂、禪堂及表 參道、環境藝術配置,串連成為一個完整的佛教 藝術園區。 周師兄預見了來日完成時,必將是來訪者法 行、靜心、內觀、放鬆的伽藍聖地,是閃亮耀 眼,不同於一般傳統佛寺的佛教藝術園區。周師 兄意味深長的說:寬謙法師所想要呈現的建築內 涵,必然有層層法義的蘊涵和特殊因緣,更是對 佛教精神的深刻體認,及對印度原始佛教建築的 原味╱源流追尋。 十多年來,建築的發想、醞釀、萌芽,有著 寬謙法師的構思、安藤忠雄大師的整體規劃外, 尚有覺風工程部成員與周師兄的不辭其勞,不厭 其煩參加無數次的建築會議,耐心與專業,溝通 與付出,在在將都是成為覺風建築的內藏精神元 素。符合周師兄的理念:「眾人奉獻小小力,一 起成就大格局。」 謙謙好學 仰慕大師 周師兄出生於九份,山海為鄰,養成心胸如 海,沉靜如山的性格。在台北讀建國中學時,上學 途中總要刻意從牯嶺街行經重慶南路的—「楊英 風美術館」,彷彿朝聖一般,見到美術館的那一扇 玻璃窗,感覺就與藝文、文化更靠近一步。想必, 16 、 7 歲的他,當時就種下了來日與寬謙法師結的 法緣、建築之緣。大學負笈成大,就讀建築系一年 級時,聽到楊英風大師到校演講,更是早早地入場 等候,那一份雀躍的仰慕之情,多麼純摯動人。一 段遇見藝術大師的緣分,從北部而南方,又延伸到 覺風藝術園區,是美好、是佳話。 至於太極拳,則是行三跪九叩之古禮,拜章 文明先生為師,成為少數入室弟子之一,學習楊 氏太極拳、劍、刀法,與氣功。原來在建中、成 大上課時期,周師兄就加入國術社;深入太極 拳,則是初入社會後,在東門游泳池畔,見到章 大師精湛的太極身法而欣慕不已。周師兄入室後 執弟子之禮,真正做到「師命必從」,只要老師 問「有沒有時間?」再忙再晚一定說有空,這時 老師往往會說「把拳打一遍給我看。」憶起昔 日,周師兄再一次的說,我好幸福!事隔多年, 敬師感恩之情,轉為利益眾人養身護心的太極教 學,做到了「服務是一輩子的事」,也包含自己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