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19 開仁法師弘法生動風趣、深具親和力,引人 入勝,治學鞭辟入裡,研究學問自我鞭策深入精 微之處,擅於將深奧的佛法,用譬喻及故事的方 式,深入淺出的引導聽眾思考,讓我們實踐於生 活中,他爽朗的笑聲更總是引起學人的共鳴法喜 充滿。 這次法師以「四預流支」中最需消融內化為 自身修行準則的「如理思惟」為主題,為我們揭 櫫其對於生死解脫和踏上菩薩願行的重要。「四 預流支」是佛陀讓我們由凡轉聖,證入初果的四 法要。「入預流」即「證初果」之意;「支」是 條件或元素。「四預流支」也就是證入初果的四 個條件。「四預流支」的內容是:一、親近善 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思惟及四、法隨法 行(法次法向),是大家修學佛法的次第。巴利 文中「如理思惟」 yonisomanasikāra 的語義 yoniso 是從根源、依真,也就是「導向解脫的核心」; manasikāra 是作意、憶念及思慮。在佛法中有許 多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但無論是學習解脫道或菩 薩道,都離不開佛法最重要的核心教義:緣起、 性空、無常、無我。離開這核心思想就不為「佛 法」,只是「世間善法」。所以若我們要自度度 人徹達生死解脫,且不論受挫及考驗皆能堅固菩 薩願行,必定要修學「四預流支」。而「如理思 惟」是佛陀指導眾生在親近善知識又能多聞薰習 後,更得自己精進善加整理,思惟法義的修行次 第、原則,圓成聞、思、修,戒、定、慧增上 學,從凡夫位到入聖道前的前行重要工作。 法師提醒大家常「無事忙」而沒有將「修學 佛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讓「法入心」才能 用佛法來處理我們所遇的一切境界。如果平常遇 3/29 — 30 ,週六—日, 10:00 — 16:30 開仁法師主講 如理思惟 對解脫生死及對菩薩願行的重要性 到境界,佛法卻用不上,表示佛法還是停留在 「書本」上,而沒進入到自己的思惟、念頭裡。 「思惟」是個人獨自專注、獨立作業的要件。 學佛人要以「正見」「般若」為導,理性為先, 將由理性引導感性,依法修行但也不要太執著。 學習「放下自己所愛」而不執著,去適應新的環 境,才能隨遇而安,把握因緣,善用因緣,讓因 緣來成就我們的修行。在禪修時如果常昏沉,有 人就會說那是業障重,如果有「正思惟」的人就 會想,「昏沉」可能是在方法沒用上或方法錯誤 而致,足見「思惟」之重要。 八正道的「正見」、「正思惟」是屬於「慧 學」,它的作用是在「正見」培養之後,才能有 「正確的思惟」,正確的思惟會讓我們的正見愈 來愈穩定,所以「認知」影響「思惟」,「思惟」 影響「認知」;「如理思惟」的範疇比較廣,高層 次的「如理作意」一定要透過「四聖諦」及「緣起 法」的修學才知道。相信此講座能讓學人對法義在 生活上的思惟及運用有更深刻的認識同霑法恩! 寂靜禪林方丈 釋開仁 開仁法師 大安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