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22 覺風 2025 春夏 期刊 一、《生與死》 7/25 ,週五, 10:00 — 16:30 晧 月精舍住持 如范法師 契經中說:「諸比丘!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 生長夜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大要來 說,無明與愛(諸煩惱)的造作正是眾生輪轉生死的 動力,眾生苦於無盡的生死不得出離,又契經中說: 「世尊為涅槃故,為弟子說法。」 佛陀出世說法的本懷,為得令眾生度脫悲憂惱 苦與生死。因此早期佛法的核心是闡明生死輪迴的 根源,佛陀親證涅槃,亦令弟子得證此「諸漏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出世聖道。於 是,佛法便在佛弟子的聞思修證當中輾轉傳持下來。 然而,契經中佛陀的法說義說,聖弟子依此而次 第論說,句義同味,但隨著佛法的世間流布和不同學 派的傳承,漸漸形成對契經不同見解與詮釋的部派 宗義,發展為體系完整但複雜的阿毘達磨佛學,也深 〈原始暨部派佛法〉專題講座 遠影響著後世漢傳、南傳與藏傳三大體系的佛教。 此次《原始暨部派佛法》講座中以《生與死》為 題,引契經中佛陀對生與死的開示,以及部派論書中 對此重要法義的詮釋與闡明,可以瞭解依凡夫而進 向生死解脫,其所經歷的三界生死與業果輪迴實在 是有情眾生最重要的生命現實與難題,由此更彰顯 出佛陀揭示解脫聖道的可貴。然而,部派佛學對生死 的論釋,除了立意於延續佛法的義說,也對後世佛教 在生死大事上產生不盡相同的見解與信仰,與我們 現今所見生與死的文化現象有一定的關連。 有情眾生的生與死,實在是東西古今的文明與 宗教中最為重要的一大事因緣! 二、《唯識思想的起源》—原始暨部派佛 教與唯識學 7/26 ,週六, 10:00 — 16:30 佛教弘誓學院院長 圓貌法師 暑期佛學專題講座 山奇二號塔(塔中發現十位阿育王時代的傳法長老舍利) 覺風課務組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