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2期

24 覺風 2025 秋冬 期刊 《維摩詰經》在大乘佛教有極重要地位,其 核心在於闡揚菩薩如何以「權實二智」通達佛 道,並在生死流轉中廣度眾生。透過維摩詰居士 示現病相的緣起,展現淨名超越傳統思維的菩薩 行持與解脫智慧。 權實二智的精髓 這次課程我們將從菩薩道之「權實二智」引 導眾生趨向佛道,雖入世而不染俗,悲智雙運勤 於救度眾生而毫不疲厭。實慧即是通達諸法實 相,不生不滅,即一切法空性的真如實慧。菩 薩藉由實慧深入理解世間一切現象的虛妄不實, 不執著於任何對立或分別相,證悟絕對真理。維 摩詰居士在〈入不二法門品〉中,透過眾菩薩對 「不二法門」的闡釋,最終以「默然無言」來表 達超越一切語言文字的實相,正是對實慧的極致 體現。權慧是菩薩雖證空性,卻不執著空,為利 益一切眾生,能巧妙地運用各種善巧法門,示現 種種身相,甚至以非世間所想像的方式而行於世 間權巧方便智慧。 權實二智通達大道之菩薩行 《維摩詰經》特顯出如何運用這權實二智廣 行利他之菩薩行,略舉以下幾點: ●神通變化,超勝常軌:維摩詰居士展現不 可思議的自在神通,如在斗室中納三萬二千高廣 嚴淨的師子座,或將須彌山置入芥子中而無增 減。這「小容大、大入小」的神通變化,是菩薩 通達法界無礙,運用方便慧度生的展現。這種神 通並非凡夫所能測度,也非二乘所能理解,顯示 了菩薩超越一切之實慧與方便的融合。 ●行於非道,實踐佛道:文殊師利菩薩問及 「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居士直言:「若 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裡的「非 道」是指菩薩為度眾生,不捨世間,或示行貪瞋 痴慳貪、毀禁、懈怠、亂意、諂偽、憍慢等煩惱 相。這些示現都是為調伏眾生,而菩薩內心實 「離諸染著」、「無有恚礙」、「以智慧調伏其 心」,更強調「一切煩惱為如來種」,指出二乘 人斷盡煩惱後不能發心作佛,而凡夫雖有煩惱, 卻能因聞佛法而發無上道心,正是從世俗諦中彰 顯勝義諦的智慧。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佛陀教導從眾香世 界來的菩薩,應學「有盡無盡解脫法門」,即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不盡有為」是指菩 薩不捨一切有為善法,如廣修施戒忍進定慧等六 度萬行,以及教化眾生,因為這些是積集福德資 糧、圓滿度生本願、成就佛道的基礎。「不住無 為」是指菩薩雖知諸法空寂、無生無滅,卻不沉 溺於空性,不以證得空性為滿足,而是仍入生死 海中,以大慈悲心荷負眾生,救拔其苦。是權實 二智圓融無礙的具體表現,使菩薩能夠在生死中 作佛事,不被煩惱所染也不被空性所礙,真正通 達佛道。 總結來說,本經淋漓盡致地闡釋了菩薩在透 徹諸法空性(實慧)的基礎上,運用無盡的慈悲 和善巧方便(方便慧),深入五濁惡世,廣行佛 事,教化眾生,最終達成圓滿佛道。這種權實無 礙、悲智一如的菩薩行,正是大乘佛法中最殊 勝、最不可思議的境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2/27 ,週六, 10 : 00 — 16 : 30 圓融法師主講 《維摩詰經》下 六龜般若精舍釋圓融 權實二智通大道之菩薩行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