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2期

26 覺風 2025 秋冬 期刊 楔子 在亞洲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佛教無疑是串起 各國文化珍珠的一根五色線。佛教的傳播路線複 雜,各國在不同時期接受不同來源的佛教後,受 到當地文化和思想的陶冶,又孕育出新的生命, 使得佛教的內容變得多元且豐富,也為我們留下 了豐碩的美術資產。 佛法傳播陶冶 交融多元文化 兩千六百餘年前,釋迦牟尼在印度創立佛教 以後,經過僧侶們不斷地努力,於孔雀王朝時 (西元前 322- 前 185 )獲得正統地位,並開始向外 傳播。西元前二世紀佛教傳入斯里蘭卡。西元一 至三世紀貴霜王朝時,印度佛教蓬勃發展,由於 當時位居中亞與南亞交接處的犍陀羅地扼絲綢之 路的要衝,與中國往來密切,紀元前後中國也接 受了佛教。四至六世紀的笈多王朝,雖然印度教 興起,但大乘佛教仍十分盛行,至東南亞、中國 傳法的高僧不絕於途,此外,亦有許多東南亞和 中國的僧侶至印求法,佛教的傳入豐富了這些地 區宗教的內涵。笈多王朝潰亡後,印度處於一分 裂的狀態,西元 750 年,推崇佛教的帕拉王朝成為 東印度的大國,直到十三世紀佛教被滅時,在東 印度君主的支持下,當時密教得到長足的發展, 對鄰近的西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印度佛教是中國佛教的祖源,在佛教美術史 上,犍陀羅對中國早期造像的影響最為顯著。南 北朝時,佛教普遍流行,中國也成為亞洲佛教的 中心,開始向日、韓傳播。隋唐時期,政治統 一,社會安定,東西文化往來頻繁,西行天竺的 使者、僧侶攜回天竺聖像的稿本,為唐代佛教藝 第27屆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課程簡介 亞洲佛教藝術的流變與交融 李玉 珉( 本屆課程規劃教授 ) 8/29 (五)— 31 (日), 9 : 00 — 16 : 30 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師資群 日本鐮倉釋迦如來立像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