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2期

3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圖(莫高窟第 217 窟 東壁) 剢 傈♴⼯铭玑 侚摖瀖璽⚥䨾鋅涸岁螠竤繡遯悮❮俒罉䌌 據唐代智昇編的《開元釋教錄》,可知天台宗 的根本經典《法華經》先後被譯出六次,現存三種 譯本。與《法華經》相關的美術作品,豐富了佛教 藝術的內容,箇中敦煌石窟中所見的法華經美術作 品就是最好的例證。石窟中有北魏、西魏、北周、 隋、唐至五代、宋時期的大量作品。透過對不同時 代的重要法華經美術作品的分析,瞭解圖像表現與 經典文本的關係以及其在敦煌地區發展的概況。 剢 傈♳⼯铭玑 ⚥㕜⻍劊涸笞䷒鑦㕮⫹剆䗞㉬罉䌌 本次演講將以《維摩詰經》圖像為中心,探討 北朝時期的石窟與造像碑等石刻媒材中,如何表現 這部經典中的重要場景與宗教思想。維摩詰經圖像 具有獨特的取景與構圖,兼具敘事性與象徵性,其 所描繪的維摩詰以及其他參與法會者的形象,不僅 反映信仰者對居士佛教理想的接受與詮釋,也透露 出時代特有的美學風格與義理關懷。 剢 傈♴⼯铭玑 渿⚆鸤⫹  ⟃긭询㇫➿鸤⫹捀⢿ꅼ鋅镻 唐代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鼎盛時期,造像風格 融合外來文化與本土審美,形成雄渾大氣、寫實 生動的藝術高峰。佛像面相豐腴,體態雄渾,衣 紋流暢,形體寫實,表情親切,具有世俗化的形 式表現。見諶法師將以中台世界博物館所藏唐代 造像為例,講述唐代佛像之美。 剢 傈♳⼯铭玑 ⼪㪨涰䢀涸錚갉䕎⫹勛桪检罉䌌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在我國供奉觀音 菩薩的寺院隨處可見,口誦「南無大慈大悲觀世 音菩薩」的信眾不計其數,觀音菩薩無疑是國人 最熟悉的大乘菩薩。觀音信仰的內容豐富,從性 質來分,可分作顯教觀音、密教觀音和中國化觀 音三大類。在圖像上,這三個系統的觀音形象也 各具特色。本演講旨在介紹各種中國觀音菩薩圖 像的源流和發展,以及其中國化的過程。 剢 傈♴⼯铭玑 䖰ꨣ䀥♬Ⱄ璽溏⻍눛⡱來谁遯涸鱲隶 鿓뒉㦍罉䌌 雲岡石窟是由北魏皇室主導開鑿的石窟寺 院,根據洞窟形制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 其中第二期最早開鑿的洞窟為 7 、 8 窟。 7 、 8 雙窟 主室正壁以上下兩層龕構成的表現,不見於第一 期洞窟主室正壁。 7 、 8 雙窟主室正壁分別為「釋 迦多寶佛+彌勒菩薩」與「釋迦佛+彌勒佛」的 組合,本講次嘗試通過經典意涵與圖像布局,發 現 7 、 8 雙窟主室正壁圖像及文本的來源,來了解 雲岡第二期洞窟的表現,以進一步討論北魏佛教 藝術的轉變。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