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2期

36 覺風 2025 秋冬 期刊 翟蘭萍 身心承受巨大的病苦,以及生活上的困頓,我才有機 會伸出援手。因此,讓我深刻的領悟到「施與受同等 功德」,以及對受施者應有「觀受者如佛」的敬重。 我曾問過自己,此生來人間走一遭,個人的價 值何在?是工作爬到頂尖,能發號司令呢?抑或賺很 多錢,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呢?「不,再努力工作, 總有交棒的一天,權力當滅。豐裕生活一輩子,也終 歸化為塵土,這些有形的權、財都是暫時的,只能 這輩子享用,且都是個人主義,又能留下什麼在人間 呢?」經深思,覺得應該廣行裨益大眾的事,人生才 有意義,才有價值。 《大智度論》卷 45 〈大莊嚴品 15 〉云「攝眾生 法,無過於檀。」的確,布施是與眾生結緣最好的方 法,且能讓此善因緣流轉到後世。世間無常,萬般帶 不去,我們應及時布施修福,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發揮人性的光輝,提升生命價值。 布施梵語 dana ,音譯為檀那或檀。依《大智度 論》卷 11 〈序品一〉,云何名檀?心相應善思,是名 為檀。從善思起身口業亦名為檀。依此,凡利他之 善心善行均可謂之布施。布施的價值在於自度慳貪習 性、長養慈悲心,並累積福德資糧。布施在菩提道 上,是最基礎且是必修的法門,可見其重要性。 布施依所施物性質的不同,可分為財布施、法 布施,以及無畏施。其中財布施又分為「外財的布 施」,比如捐獻金錢、汽車等有形的財務。而與之相 對的,如貢獻智慧、思想或專業知識、技術等無形的 財產,則是「內財的布施」。另「法布施」,是指以 佛法教導他人,增長他人慧命。至於「無畏施」是讓 人無所畏懼、有安全感或維護正義。 有人覺得我經濟拮据,又沒讀多少書,哪有能力 做布施。其實,布施的範圍很廣,例如我們對失意的 人說鼓勵或安慰的話,或給他人一個善意的微笑,甚 或坐捷運讓位給老弱婦孺。凡此有利他人的言行,都 是布施的內涵。只要有心肯做,隨處都是布施結緣的 好機會。 布施如何做才能如法、才能圓滿呢?也就是做到 「布施波羅蜜多」。布施主要在於發心純淨,但求內 破慳心,外利眾生,不貢高我慢、不求名聞利養。進 一步能做到「無相布施」,也就是「三輪體空,能所 兩忘」,不執著有布施者、受施者及布施物,觀三者 皆是緣起性空,心無得失,才能名為布施波羅蜜多。 布施者與受施者的關係非常微妙,我有一位同 學,單身,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在她 40 多歲 時,言行怪異,經診斷罹患「思覺失調症」 ( 昔稱精神 分裂症 ) 。時常有幻聽幻覺,耳邊有聲音告訴她去做些 不好的事,我屢次勸導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即 便如此,仍有一次她開瓦斯自殺,幸好救回一命。我 長年在經濟上、生活上給她諸多幫助,因為她經濟困 窘,從沒圖她償還或報答,好像是累積了些許的福德 資糧。但再深思一下,我累積的福德資糧,是因為她 漫談布施之體認 週二《大智度論》選讀—《六波羅蜜》 〈須大拏太子本生圖〉 ( 1700 — 1750 年),佛陀過去世行布施事(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藏)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