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2期

40 覺風 2025 秋冬 期刊 陳麗晶 的誤差與情緒的干擾總是讓溝通變得困難。而意識 會談法所做的,是讓彼此在一個安全、被接納的空 間中,進行真正的交流,而非彼此對抗。我印象最深 的一句話是方老師說的:「人都喜歡別人跟我一樣, 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這句話讓我重新看待「對 話」這件事。它不只是交換意見,更是一種關係的建 構過程。而這種建構,需要覺察、傾聽與真誠。 環境的力量:教育不只是內容,更是氛圍  除了課程的內容,我非常欣賞上課的場地與氛 圍。大安覺風不僅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空間,每一 堂課還有同學發心佈置教室,設計不同的主題與視 覺呈現,讓人一踏進教室便能感受到「被歡迎」、 「被照顧」的氛圍。這也讓我理解到,教育從來不只 是傳授知識而已,更是一種身心沉浸的過程。方老 師曾說:「空間會影響人的行為,教育場合的佈置 本身就是一種互動的引導。」這讓我對「境教」這個 詞有了深刻的體會,也開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 營造了讓家人與朋友自在對話的空間。 從方法到態度:意識會談的生命意義 到了課程後期,老師安排我們進行小組實作演 練。每組針對同一篇短文進行會談練習。這時我才 真正體會到:原來聽懂理論是一回事,實際操作又 是另一回事。每位同學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都不盡 相同,在彼此的分享中,我驚訝於每個人觀點的差 異。有人從情感切入,有人著重邏輯分析,也有人關 注語言細節。正是在這樣的對話中,我們學會彼此 傾聽、相互碰撞、尊重差異。方老師提醒我們,不要 過度相信自己的「以為」,而是要透過實踐去檢驗與 修正。這句話看似簡單,卻點醒了我多年來在溝通 第一堂課:在自然中啟動的對話 在一次平凡的用餐時光裡,與家人閒聊起一些 我們經常碰到卻不易解決的問題。當時我們談到: 讀一本書該怎麼抓重點?又要如何有邏輯地表達自 己的看法?當與人對談時,又如何不只是說話,而是 真正「溝通」?一連串的提問,看似簡單,卻讓我們 都一時語塞。 正當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法與經驗時,女 兒突然提到,她最近聽聞一門課程叫做「意識會談 法」,由方隆彰老師在大安覺風開設,內容似乎與我 們談的問題有關。她鼓勵我去試試看,或許能找到 一些方法。出於對課程主題的興趣,也因為我一直 希望能在生活中更有效率地與人交流,我便報名參 加了這門課。帶著些許好奇與期待,我踏進了上課 教室。第一堂課,並沒有如我預期那樣的理論講解 或密集筆記,而是老師以非常自然的方式,開啟了 一個主題,讓大家自由地分享。令我驚訝的是,學員 們一個接一個發言,不僅熱絡,而且各自的觀點都 很有深度。我們彼此回應、延伸,討論的氛圍非常開 放與溫暖,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的課程便過去了。 離開教室時,我心裡想著:「這到底是什麼樣的課? 怎麼只是聊天,卻讓我感覺到某種久違的充實與共 鳴?」也許,這就是意識會談的魔力。 意識會談法是什麼?在層次中的覺察 隨著課程的進展,我漸漸理解到:意識會談法 並不是一套死板的話術技巧,而是一種帶有深層結 構的對話引導方式。它透過四個階段的提問,幫助 人們一步步進入自己的感受、觀點與認知,並引導 對方也能誠實地表達自己。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已經 說得很清楚,但在與人對話的過程中,會發現語言 我在「意識會談法」課程中的學習心得 從對話中覺察自我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