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2期

44 覺風 2025 秋冬 期刊 許秀蓉 受挑戰需溫柔堅持,逆境中保持正向思維,安住 當下即是解脫之道」。 感恩師父說法如地上土,慚愧懺悔如我能了 解的法有如爪上泥。午後雙師對談掀起高潮,寬 謙法師與聲樂家張杏月共鳴「佛法與藝術的交 響」。杏月老師以六字大明咒的莊嚴梵唱,演 繹觀音菩薩的千手悲願。當「唵嘛呢叭咪吽」的 聲波穿透殿堂,眾人皆見證音聲莊嚴佛事的攝受 力—藝術家以音聲供養,修行者以慧命傳承,皆 是對真理的虔敬禮讚。 法會最終在千盞心燈中圓滿,寬謙法師揭示 弘願,將印度石窟藝術精神移植寶島,創建覺風佛 教藝術園區。這不僅是建築藍圖,更是建設人間淨 土的誓約—讓藝術與佛法相遇,當古塔重現當代, 每一磚瓦都將成為覺性的載體。所謂建設淨土不在 他方,你我每個當下的覺照,皆是鋪向成佛的琉璃 磚。」這跨越千年的巡禮,以金剛智慧洗滌塵勞, 用藝術覺性滋養靈根。當眾人攜著「應作如是觀」 的幸福密碼歸去,飄飛的細雨已化作法雨,潤澤每 個走向覺醒的腳步。最後師父帶領大家點燈祈願, 在燃燈發願中圓滿。師父悲願,要將佛教傳統印度 石窟,重現在台灣,讓覺風佛教藝術園區奠基於北 投,使我們一起來完成建設,你我的人間淨土。 「傳說諸佛菩薩都會乘風雨光臨法會」, 「若見覺風賢達營,即非覺風賢達營,是名覺風 賢達營」。 2025 年 4 月 26 日,在細雨中,大安覺風佛教藝 術中心迎來「第九屆覺風賢達營」。寬謙法師以 圖文並茂的簡報講授佛法,引領眾人穿透表相, 直探諸法實相。法師提及 2020 年印度朝聖之旅的 「無常示」。從藍毗尼園浴佛、菩提迦耶悟道聖 地,到拘尸那羅涅槃遺跡,每一步皆是跨越千年 的時空對話。佛陀六年苦行至正覺的歷程,在法 師簡明譬喻中,化為對「緣起性空」的深刻體 悟。也讓我想起 2020 年隨師巡禮印度八大聖地。 回程時,適值疫情初發,不確定因素,期間出關 入關,航班機位等等,使得這朝聖歸途帶有「無 行無常」之感。無盡感恩讚歎寬謙師父用心良 苦,將這一整天的佛法精華濃縮再濃縮,舉例說 明讓法義簡單又明瞭,讓我們享受佛光普照的心 靈旅程。 法師先剖析佛法三階段流變:從原始佛教到 融合南北傳的中觀體系,乃至真常唯心系的通俗 化發展。再以《金剛經》為鑰,強調「肉眼看表 相,慧眼識因緣」的實踐智慧,將「空有不二」 的深奧義理,轉化為現代生活的幸福密碼—「接 跨越千年的巡禮— 從印度朝聖到覺風賢達營 清流共聚,少長咸集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