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9 - ArtTaipei2025
P. 259
劉恩霖的繪畫拆解完整景象與慣常構圖,代之以明亮跳躍的片段與細碎元素,藉此鬆動藝術家主體的 圖像敘事。觀看因此不再是跟隨動線,而是一種解放視覺、開放想像的過程。郭秉恩則結合繪畫與物 件裝置,構築生成中的未竟場域,讓作品顯現為過程而非結果。猶如待完成的描繪與擺置,體現思考 的軌跡與製作的動態,在過去的遺痕與未來的展開之間,凸顯變動經驗,也讓關係得以重新被凝視。 劉星佑延伸長年的攝影計畫《我的父親母親》,以持續的凝視追索家人與土地的記憶與矛盾。作品在 紀錄與重演之間遊移,拼貼出被歷史、制度與時間折疊的特異景象,開展對記憶、身份與觀看的深層 思考。陳劭彥的〈重力風景〉系列則從動畫建模與算圖的經驗出發,將視覺運算的邏輯轉化為對風景 的凝視。他以黑白描繪解剖表層,在真假難辨的時代探索觀看如何穿透遮蔽,抵達深層結構。 吳尚洋的〈隙像系列〉結合類比與數位手法臨摹莫蘭迪靜物,將畫中的「純粹存在」化為鮮豔的動態 影像。技術既重構莫蘭迪的凝視,也模擬乃至取代觀看本身,使臨摹偏離再現、生成歧異,從而揭示 科技與觀看之間的辯證。杜宜蓁的動畫錄像作品則以賽博格為核心,描繪主體性從甦醒到流動、錯位 的歷程。作品藉顛覆性的敘事鬆動科技與父權的控制,並以聲音與影像營造感知場域,引導觀者在數 位空間中重新思考性別、身體與自我的命名。 在這些新銳藝術家的創作裡,觀看是一種開放的實驗與嘗試,在對世界的提問與藝術的探索中,不斷 生成新的路徑。於此顯現的改觀之眼,同時也牽動觀者的視線,使我們不只看見不同的事物,也以不 同的方式看見世界本身的變化。「轉化中的視界」因此成為一種共享的經驗 既標誌這一代藝術家 的探索,也在我們的觀看裡持續展開,更映現出這個時代未竟的面貌。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