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0 - ArtTaipei2025
P. 280
塗南峰 Laluyu Pavelav 塗南峰(Laluyu Pavelav) ( 排灣族 ),年輕時曾為北漂的工地建築工人,回歸部落後在中排灣強大而濃厚的木 雕文化生態中,自學而成為木雕藝術家,成立「啄木鳥藝雕坊」,自喻為啄木鳥要使傳統的文化枯木重新獲 得新生,也是藝術家化腐朽為神奇之意。現為文化部的文化保存者,負責部落工藝的傳承。他展示一系列排 灣族禮刀和祭典使用的連杯,也是他最令人驚嘆的造詣。台灣原住民族中,有數個族群具有「禮刀」文化傳 統,禮刀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承載成人禮、社會地位及文化義意的重要象徵。排灣族禮刀具有儀式與護身符 的概念,刀鞘上常鑲嵌細緻的雕刻與象徵性圖樣,如百步蛇等神聖圖騰。禮刀是男子成年禮和社會地位象徵, 也具備著避邪與祈福等意涵。排灣族有嚴密的階級制度,禮刀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徵,在族群身份認同中具不 可替代的核心意義。塗南峰的禮刀雕刻細膩精緻,擅長以傳統排灣族圖騰,如百步蛇、人形及動植物紋飾進 行立體雕飾,展現傳統文化的神聖與美感,同時利用巧妙的視覺張力展現當代精神。他的作品常採用堅硬且 易雕刻的木材,如番龍眼木,結合朱紅、黑白等傳統色彩,強調刀柄與刀鞘的多層次視覺效果。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 擁有太魯閣族與泰雅族血脈,成長於部落,深受族群文化薰陶。她於國立台北藝術 大學美術系畢業,藝壇生涯始於 2001 年,擅長以油畫為主要媒材,作品兼具強烈的自傳性與對土地、環境的 關懷,成功融合原住民符號與現代藝術語彙,創造出當代原住民現身的形象。她將耆老的生命經驗、族群歷 史與文化規範轉化為繪畫主題,表達族群身份認同與生命理念。她特別關注 Ptasan(紋面)、Tminun(編織)、 Gaga / Gaya (族規) 等文化元素,並以織布圖紋所傳達的「文字」為創作靈感,將這些傳統圖案透過繪畫形 式重新詮釋,成為探索自我與文化連結的藝術語言。她的作品風格突出,色彩鮮明,大膽且純淨,如泰雅族 的紅、太魯閣族的白,以及象徵自然的黑夜與海洋色調,彷彿將觀者帶入南島文化的精神循環與當代生命力。 2012 年作品〈身體與靈魂的對稱關係〉,即以具象現代物件與抽象織紋對比,呈現傳統與現代、虛實交疊的 思維。此外,宜德思持續推動「跳島」創作計畫,自 2013 年起旅訪太平洋多個南島族群島嶼,包括紐西蘭、 大溪地、夏威夷與關島等,從國際視角拓展對南島語族文化及殖民主義歷史的理解,進一步彰顯其作品的跨 文化對話與全球性命題。她曾獲 Pulima 藝術獎首獎,展出足跡遍及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當代 藝術館,並參與澳洲、法國、美國等國際藝術展覽,包括布里斯本亞太三年展、雪梨雙年展,展現其藝術在 國際舞台的影響力。 280